内容简介
第一章 认识论总论
第一节 认识对人类的重要性
一、人类的认识以知识为先导
二、知识的种类
三、西藏认识论的开展
第二节 认识的主体——人的定义
一、人的定义
二、人的分类
第三节 人类面对的两种世界
一、物质世界与观念世界
二、存在事物的分类
三、佛教不否定分别的作用
第四节 人类思维的抽象性特点
一、事物与名相的关系
二、佛教各派的二谛思想
三、存在事物与认知主体的关系
四、事物的自性与排他性
第五节 永恒的存在和永恒的观念
一、有与无
二、概念内涵的变化
三、法性与永恒
第六节 语言和思维的分别性特点
一、分别与直觉
二、语言与分别
三、分别的特点
四、佛教与分别
五、思维的分别特点
第七节 概念分别在认识上的重要性
一、概念与范畴
二、概念的周遍与否
三、概念与四边推理
第八节 因明学关于正确认识的标准和方法
一、因明学关于正确认识的标准
二、现量与比量
第九节 量论和因明论的关系
第二章 量学基本知识概说(摄类集辨)
第一节 入门知识
一、概念种属关系
二、应成驳论的基本论式
第二节 知识的总相
第三节 知识概念分类
一、定义与被定义事相
二、总相与别相
三、对立与联系
四、常法与有为法
五、共性与自性
六、因果辨
七、三时辨
八、真谛与假谛
九、三性辨
十、实体法与返体法
十一、分别见与无分别见
十二、显性事物与隐性事物
十三、客体与主体
十四、一异辨
第三章 心智学
第一节 心王与心所生法
第二节 分别心和无分别心
一、分别心
二、无分别心
第三节 七类心识
一、现证识
二、联想识
三、重复识
四、非理识
五、现而未决识
六、疑而未决识
七、谬误识
第四节 正知与非正知
第五节 证知与未证知
第六节 倒错识与非倒错识
第四章 因明学
第一节 因义总说
第二节 正因论详述
一、正因的相对面
二、正因的定义
三、与正因相关的规律
第三节 正因的分类
一、以正因的性质分类
二、以论证形式分类
三、以论证内容分类
四、以论证的依据分类
五、以因与同品的接触面分类
六、以论证的对象分类
第四节 非正因(无效因)
一、不成因
二、相违因
三、不定因
第五节 驳论
一、驳论的定义及结构
二、驳论的形式
谈藏族对因明学的贡献